智慧城市呼唤“交通大脑”

2018-12-28 16:10:05


      畅想未来,所有道路、车辆、乘客信息都接入系统,采集、调度、管理等都由“城市交通大脑”指挥完成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中,“互联网+交通”处于排头兵位置。然而,目前交通领域的“互联网+”建设面临着一个问题,即把“局域网+”当作“互联网+”,各自为战,没有数据之间的互相打通融合,形成了局域网孤岛。如果把“互联网+交通”比作一个人,停留在“局域网+”就相当于缺乏神经中枢,没有一个能进行集合信息、作出决策的“城市交通大脑”。如何打破“局域网+”困局,打造“城市交通大脑”?关键是实现“人人为我,畅想未来,所有道路、车辆、乘客信息都接入系统,采集、调度、管理等都由“城市交通大脑”指挥完成


LCS.png

 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中,“互联网+交通”处于排头兵位置。然而,目前交通领域的“互联网+”建设面临着一个问题,即把“局域网+”当作“互联网+”,各自为战,没有数据之间的互相打通融合,形成了局域网孤岛。如果把“互联网+交通”比作一个人,停留在“局域网+”就相当于缺乏神经中枢,没有一个能进行集合信息、作出决策的“城市交通大脑”。

  如何打破“局域网+”困局,打造“城市交通大脑”?我认为,关键是实现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的大数据生态,即每个人、每个企业、各地交通管理部门,都要成为同一个大数据生态的营造者,同时也都成为受益者。这样才能跨界融合,产生化学反应。

  举个例子。过去引导车流,是交管部门通过历史数据,提前分析路况,然后通过手机短信,提醒公众绕开拥堵路段。这种方式,只是立足于过往的数据分析,提供静态的解决方案。现在,用户通过众包的模式,将实时交通大数据提供给导航软件。这个数据再与交管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融合,这就实现了对用户出行的动态引导。这种变化,显然得益于导航软件、用户和交管部门的数据协同。

  让大数据系统更好地运作,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整合公众数据,包括公交、地铁、出租车、专车、自驾等各部分的实时人流量、车流量。过去,政府承担了繁重的管理职能,管理需要细化到方方面面;而在新的体系中,琐碎的职能可以通过云平台,被分解到公众层面处理,政府则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顶层设计中。

  未来交通的终极目标,应该是打造“城市交通大脑”,这也是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理念发挥到极致的形态——所有道路、车辆、乘客信息都接入系统,采集、调度、管理等都由“城市交通大脑”指挥完成:城市车辆基本无人驾驶;交通管理系统基本无人操作,人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,就像感觉不到拥堵的存在。如果拥有这样的“大脑”,未来我们的城市出行效率和道路安全性将大大提高。期待更多的主体参与进来,让我们尽早看到“城市交通大脑”的诞生和成熟。


电话咨询
邮件咨询
在线地图
QQ客服